日本近代的崛起_派派后花园

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
发帖 回复
阅读:1659 回复:0

[人文通史] 日本近代的崛起

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
水月琉璃

ZxID:6219611

等级: 寒窗墨者
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   发表于: 2009-07-14 0
日本近代的崛起
来到日本,我注意到这样一组数字:

  1965年,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5.5%;

  1975年,日本追上来,改写为62.2%;

  1985年,日本已经逼近美国,为97.6%;

  1986年,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,日本超过了美国。

 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崛起,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神话。如今,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。

  1946年,日本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,制定了三项重大经济改革政策:
  一是实行“倾斜”生产方式,以重工业为优先,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煤炭、钢铁、电力、肥料四个关键性工业部门的生产,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复苏。

  二是在农村实行了“农地改革”,使农民获得土地,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。日本政府把地主的194万公顷土地强制收购,以非常低廉的价格(有的地方仅相当于一双靴子或一袋烟的钱),卖给420万户农民。日本首相吉田茂曾称之为“非共产主义世界进行得最彻底的土地改革”。

  三是面对剧烈的通货膨胀,日本政府规定,无论是皇族、达官、财阀家族,还是平民百姓,每人每月只能从银行提取500日元的存款(相当于当时一个月普通工人的工资)。这样,迫使所有的存款、国债、社债、股份都在剧烈的通货膨胀中急速贬值,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。

  这三大行之有效的经济改革政策,促使了日本经济的复苏,走出战后的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。

  此外,美国态度的转变,也至关重要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美国与日本是交战的双方,互为敌国。1948年,美国确定日本为远东的“反共堡垒”,对日本采取帮助恢复经济建设的态度。美国还一再削减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,到1954年甚至全部取消日本的赔款。

  到了1949年,日本经济基本上稳住了阵脚,抑制了通货膨胀,经济进入全面恢复的状态。

  就在这个时候,1950年6月25日,朝鲜战争爆发。这一突如其来的战争,使得尚未从战争阴影中走出的日本百姓极度不安,日本政府也陷入高度慌乱。然而,没多久,日本就转悲为喜,因为以美国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出师朝鲜,需要大量物资,近在咫尺的日本成了美军的后方供应基地。雪片般的战争物资订单,朝日本企业飞来。“朝鲜特需”成为发展日本经济的“强心针”。滚滚而来的外汇,也解决了日本在战后外汇短缺的困境。丰田汽车公司就是一个典型,这家企业原本接近关闭,就在这时,朝鲜战争急需大量军用卡车,大批订单突然从天而降,使丰田汽车公司在1951年就一举恢复到战前的水平。

  据统计,在朝鲜战争期间,日本在军用物资方面的收入累计高达10亿美元,如算上其它方面的“特需”收入,则达36亿美元。在1950年至1960年十年间,这种特需订货累计额达到了610.7亿美元。

  这样,到了1955年,日本的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。日本以十年时间,即1945-1955年,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。

  紧接着,从1955-1973年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。在这十八年间,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(GDP)一直保持着年均增长9.8%的高速度!工业增长率则一直保持13.6%的高速度。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这十八年间增加了12.5倍,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多。日本这样的长期、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,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。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,成功实现了日本近代史上的“第二次远航”。

  日本能够在十八年间跃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,有种种原因,其中的三点是非常重要的:

一是日本实施“科技立国”的战略,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进一步提出“高科技立国”的战略。日本在科技、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,奠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。日本在大力开发高科技产品的同时,特别重视把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,从而推动了高科技、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。日本的汽车风行全世界,日本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在世界上独占鳌头,为日本带来了巨额利润。

  日本重视科学技术是一贯的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,日本兵力不够,很多十四五岁的娃娃兵和文科大学生、甚至文科教授都被补充到部队,送上战场,然而日本数万理工科大学生却未上战场而被保存下来。这批理工科大学生后来成为战后日本科技的主力军,成为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功臣。

  二是高度重视教育,把发展教育定为国策。

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,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,日本政府坚持把义务教育的时间从6年延长到了9年,免费为中小学生提供餐点和教科书,每年还拨出国民生产总值的6%作为教育经费,这一比例大大高于其它国家。这些举措为改善国民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  有统计说,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60%是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得的,而科学技术的进步的根本就是教育的普及,大批培养了科技人才。

  如今,小学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%以上,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为97%左右,大学已经进入“全入时代”,就是说想上大学的人都可以上大学。日本的经济能够腾飞,教育是基础,人才是根本。

  三是战败国带来的“优惠”。

 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,规定军费开支不得超出国民生产总值的1%。这一规定为日本“节约”了大量的军费,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。

  在连续十八年的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“黄金时代”之后,从1974-1991年,日本经济进入“中速增长期”。

  在这一时期,由于西方世界上爆发“两次经济危机”和“一次石油危机”,使日本经济深受影响,增长速度减慢。这期间日本GDP年均增长4.3%,比高速增长期下降一半。

  这“两次经济危机”和“一次石油危机”是:1973年10月,“第四次中东战争”爆发,引发了“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”;1973年底到1975年,西方世界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普遍经济危机;1979年到 1982年,西方世界再次爆发的经济危机。

  从1992年开始,日本进入“困境期”。这时,日本本身出现经济危机。1992-1998年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%,其中1997、1998两年甚至出现负增长(1998年为-2.5%,2001年为- 0.5%)。

  随着日本经济进入“困境期”,日本内阁像走马灯似的不断改换,十年换了九任首相,谁都未能挽救日本经济的颓势。直到2002年2月,小泉纯一郎内阁上台,实行一系列新的改革,使日本经济走出困境,进入复苏和全面转型时期。小泉纯一郎上台时,日本国民经济增长率为-3.3%,他上台后,扭转为1.6%。也正因为这样,小泉纯一郎稳稳地占据日本政坛五年半,结束了日本内阁“短途”的命运,成为二十年来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。

  这些年来,中国经济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,进入高速增长期。中日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。1990年日本的国际经济生产总值是中国的7.8倍,2006年缩小为2.6倍,2007年缩小为1.76倍。

  当然,就人均国民经济产值而言,两国的差距还很大,200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经济产值是中国的18倍!

  中国仍需通过长期的努力,才能在经济上追上日本。正因为这样,日本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,创造了经济神话,其中的经验至今仍是值得中国借鉴的。

          (节选自叶永烈新著《樱花下的日本》)
[ 此贴被灬千ヽ在2009-07-14 16:54重新编辑 ]
发帖 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