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color=#FF0000]
名相方略之五:无为而治的曹参[/color]
西汉开国功臣曹参(?一公元前190年)是江苏沛县人,秦朝时曾担任沛县狱吏。公元前209年,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,身经百战,屡建战功、刘邦称帝后,对有功之臣,论功行赏,曹参功居第二,封为平阳侯,仅次于萧何。因曹参德高望重,刘邦请他去任齐王(刘邦的长子)的相国,由他来辅佐齐王治理齐国。汉丞相萧何死后,曹参继任汉丞相,并遵照萧何所制定的政策治理国家。“萧规曹随”传为历史佳话。
齐国求贤
曹参到齐国担任相国时,齐国是一个拥有七十座城市的大封国。当时刘邦刚刚夺得天下,建立了汉朝。但是经过秦末战乱加上四年的“楚汉战争”。社会经济一片破败凋敝,当时百姓穷困,国库空虚,人口锐减。曹参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,怎么才能使经济发展、社会稳定呢?他认识到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,就是要让老百姓摆脱战争的苦难,给以休养生息的机会。他清醒地感到,过去是靠在马上用武力夺取了天下,现在天下统一了,不能再凭借武力来治理天下了。所以必须转变政策,发展生产,顺应民心,才能逐步把这样一个烂摊子收拾好。
曹参到齐国后,立即把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和一批有才识的知识分子召来,虚心地向他们请教,如何来安抚和管理好百姓?如何才能把破败的国家治理好?因为召集来的有好几百人,每个人只是按照自己的认识来谈,所以提出的办法也五花八门,有的竟不着边际。这么大的事,又众说纷纭,搞得曹参也无所适从,一下子很难做出决断。
盖公献策
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。有人告诉他,住在胶西的盖公,擅长于研究道家黄老“无为而治”的学说,有治国的才能。曹参听说后,思贤若渴,立即派人带着厚礼恭敬地把胶西盖公请来。盖公来了以后,曹参礼贤下士,亲自拜见,向盖公请教治世安民之道。盖公看曹参一片真心,就向他建议当前治理齐国应该采取清静无为的方法。
盖公对曹参说:“只要上面的官府清静,不生事,不扰民,那么下面的老百姓自然生活就安定了。百姓安定后,社会经济随之就能得到恢复和发展,国家也就能治理好了。”曹参听了他的话以后非常高兴,决定把盖公留在齐国,并把自己住的正房让出来,请盖公住,以便随时为他治国出谋划策。曹参在齐国担任相国的九年中,按照黄老“无为而治”的办法制定各项政策,不准官员去打扰百姓,严惩做坏事祸害百姓的官员,起用一批老成持重又爱护民力的官员,使齐国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。原来动荡不安的社会日趋稳定,百姓过上了比较安稳的太平日子,所以齐国人都称颂曹参是贤明的丞相。
狱市如寄,切勿扰乱
汉惠帝二年(公元前193年),西汉丞相萧何年老病危,惠帝亲自去探视。惠帝估计萧丞相的病好不了了,所以就问萧何,将来谁可以代替他的丞相职位。一贯忠心耿耿、顾全大局的萧何,立即向惠帝推荐曹参是唯一的最佳人选。
曾参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后,立即告诉身边的官员和随从,着手收拾行李。作好进京的准备工作。曹参对他们说:“我马上就要回朝廷担任丞相了。”
不久,朝廷果然派了使者来齐国,召曹参回长安。曹参急急忙忙作回京赴任的准备。临行前他把继任齐国丞相的人找来,再三嘱咐说:“对齐国原来管理监狱和市场的办法,千万不要随意改动,否则社会上就会出乱子。”继任的新丞相,对他的话不太理解,就问曹参说:“要治理好国家,难道就没有比管好监狱和市场更重要的事了吗?”曹参回答说:“你不能那样来理解。因为监狱和市场是好人、坏人都可以容纳聚集的场所,你如果随意变动更改管理办法,那么有些人到何处去安身呢?要是坏人无处安身的话。就会到处去作乱,老百姓又要遭到他们的祸害了。所以我才首先把这件事提出来,你们千万不要大意啊!”这样继任丞相才明白了曹参为齐国百姓的一片苦心。
饮酒闲谈照章治国
曹参到朝廷担任汉丞相后,依然遵照治理齐国时的清静无为的方针治国,要求丞相府的官员对萧何所制定的政策法令,全部照章执行,不得随意改动;对萧何时所任用的官员,一个也不加以变动,原有官员依然各司其职。曹参对他们按职权范围该处理的事情,从不加以干预。因此在朝廷丞相变动的关键时刻,没有引起任何波动,朝中君臣和原来一样的相安无事,朝政也和原来似地井然有序。
曹参在齐国任丞相时,就选用了一批老成持重、不扰民的官员,按照无为而治的方针治理齐国所以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现在到朝廷后,就逐步把一些能言善辩,油嘴滑舌,沽名钓誉、舞文弄墨的刀笔吏都调走或斥退了。并从各地方的官员中挑选了一些不会夸夸其谈而崇尚实干,稳重忠厚又爱民的人到丞相府来任职。他担心官员扰民、害民,就苦心地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什么事也不管,什么事也不做,成天只是喝酒、聊天的丞相,引起了许多官员的不理解。
朝廷的几个大臣,看到新丞相来了以后,对朝廷的事什么也不管不问,一天到晚就和人在丞相府喝酒聊天,非常着急。有些性急的官员就到丞相府来求见,想对曹参提出忠告,同时为他献计献策。曹参知道这些官员来的目的,所以凡有客人来,他都不等他们开口谈朝廷大事。就把来人拖到酒桌上,并打岔说:“先喝酒、喝酒,有什么事喝完酒再慢慢地谈。”喝了几杯酒后,曹参还不想谈正事,客人心想不能白来一趟,总想抓住机会谈正事。一看客人要开口谈正事了,曹参马上叫人敬酒,不让客人有开口的机会。他一杯接一杯的劝客人喝酒,直到把客人灌醉送走完事。后来,想到丞相府奏事的朝廷大臣,对这种情况也都习以为常了。他们逐步理解了丞相的苦心,知道丞相对朝廷的事,不想多生枝节,所以也就照章办理,从此官员再也不敢随意变动旧章,更不敢生事或乱出生意了。
待人宽厚不计小过
曹参对官员的小过不但不计较,还往往为他们隐瞒、遮掩,所以在他的丞相府中,大家都能够团结合作,彼此相安无事,一心一意来办理好朝政。曹参家的后花园紧挨着丞相府下级吏员的宿舍。在这些吏员的宿舍里,每天都有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喝酒、唱歌,喝得高兴了还猜拳呼叫,吵得丞相府中办公的人不得安宁。曹丞相身边的办事人员每天受到干扰,非常恼火,可是又拿他们没有办法。于是他们商量再三,想出一个主意,准备整治这帮喝酒吵闹的人。
有一天他们听见那边的人喝酒发疯,正呼喊乱叫时,就去请曹参到后花园来游玩,好让他听到那边的吵闹声,以便处治那些人。曹参一到后花园,就听到了下级吏员宿舍中喝醉酒后唱歌呼叫的喧哗声。曹参身边的官员很是得意,以为这一来丞相肯定会把那些喝醉了酒,又吵又闹的家伙加以惩治了。没想到曹参对那些喝醉了酒的人不仅不治罪,反而让手下的人也取酒来,并在后花园摆开了酒席,叫大家都坐下来喝酒。
曹参一边喝酒,一边带头唱歌呼叫,和那边喝醉了酒的吏员互相呼应对唱。一时间丞相府中丞相和下属官员都喝得兴高采烈,大家打成一片,原来森严的上下级之间此时变得更亲切融洽了。通过这件事,丞相不仅化解了下属官员之间的矛盾,同时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情,有利于官员的团结和丞相府的工作。这是曹参一贯对人不求苛细、不计小过的具体表现,所有在他手下工作的官员都不必谨小慎为,更不必战战兢兢,遇事尽可放心大胆地按制度去办。丞相府官员也就尽心尽职地为朝廷效力。
萧规曹随
刚即位的汉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请人喝酒聊天,好像根本就不用心为他治理国家似的。惠帝感到很纳闷,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,只以为是曹相国嫌他太年轻了,看不起他,所以就不愿意尽心尽力来辅佐他。惠帝左想右想总感到心里没底,有些着急。
有一天,惠帝就对在朝廷担任中大夫的曹窑(曹参的儿子)说:“你休假回家时,碰到机会就顺便试着问问你父亲,你就说:‘高祖刚死不久,现在的皇上又年轻,还没有治理朝政的经验,正要丞相多加辅佐,共同来把国事处理好。可是现在您身为丞相,却整天与人喝酒闲聊,一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政务;二不过问朝廷大事,要是这样长此下去,您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和安抚百姓呢?’你问完后,看你父亲怎么回答,回来后你告诉我一声。不过你千万别说是我让你去问他的。”曹窑接受了皇帝的旨意,休假日回家,找了个机会,一边侍候他父亲,一边按照汉惠帝的旨意跟他父亲闲谈,并规劝了曹参一番。曹参听了他儿子的话后,大发脾气,大骂曹窑说:“你小子懂什么朝政,这些事是该你说的呢?还是该你管的呢?你还不赶快给我回宫去侍候皇上。”一边骂一边拿起板子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。
曹窑遭了父亲的打骂后,垂头丧气的回到宫中,并向汉惠帝大诉委曲。惠帝听了后就更加感到莫明其妙了,不知道曹参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火。
第二天下了朝,汉惠帝把曹参留下,责备他说:“你为什么要责打曹窑呢?他说的那些话是我的意思,也是我让他去规劝你的。”曹参听了惠帝的话后,立即摘帽,跪在地下不断叩头谢罪。汉惠帝叫他起来后,又说:“你有什么想法,请照直说吧!”曹参想了一下就大胆地回答惠帝说:“请陛下好好地想想,您跟先帝相比,谁更贤明英武呢?”惠帝立即说:“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?”曹参又问:“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,谁强呢?”汉惠帝笑着说:“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萧相国。”
曹参接过惠帝的话说:“陛下说得非常正确。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,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,那么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,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,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,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?”接着他又诚恳地对惠帝说:“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,而不是在创业,因此,我们这些做大臣的,就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,谨慎从事,恪守职责。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,就更不应该乱加改动,而只能是遵照执行。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?”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后说:“我明白了,你不必再说了!”
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,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,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,使西汉政治稳定、经济发展、人民生活日渐提高。他死后,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:“萧何定法律,明白又整齐;曹参接任后,遵守不偏离。施政贵清静,百姓心欢喜。”史称“萧规曹随”。
[color=#FF0000]名相方略之六:不言功而尽职的丙吉[/color]
丙吉(?一公元前55年)字光卿,西汉鲁国(今山东曲阜)人。自幼学习律令,曾任鲁国狱吏,因有功绩,被提拔到朝中任廷尉右监(廷尉的高级佐官)。因涉案受株连,被罢官。后来调到长安任狱吏。宣帝即位后任御史大夫,丞相等职。
冒风险护皇室后代
汉武帝末年(公元前92年),发生了“巫蛊之祸”,祸及卫太子。汉武帝在盛怒之下命令深究卫太子全家及其党羽。卫太子被迫自杀,全家被抄斩,长安城有几万人受到株连。因这个狱案复杂,涉及的人又多,要增加办案人员。由于丙吉原来就担任过廷尉右监,所以这次被调到长安监狱来专管犯有巫蛊罪的犯人。
在狱中有一个刚生下才几个月的婴儿,是卫太子的孙儿,也是汉武帝的曾孙。丙吉奉诏令检查监狱时,发现了这个小皇曾孙。他很可怜这个无辜的孩子也要受牢狱之苦,也知道巫蛊案逼死卫太子,证据是不足的。胆大而心细的丙吉就暗中让两个比较宽厚谨慎,又有奶的女犯人轮流喂养这个婴儿。嘱咐他们把婴儿放在通风、干燥的地方睡,注意婴儿的冷暖。从此,他每天亲自去检查喂养情况,不准任何人虐待这个孩子。由于狱中条件差,几个月的孩子在狱中多次得重病,每当病危时,多亏丙吉找狱医诊断,让人按时给孩子服药,才使孩子转危为安。病后体弱的婴儿要营养品,丙吉总是用自己的钱买好送去,关照奶母精心照料孩子,这才使婴儿在狱中能吃饱穿暖并一天天长大。若是没有丙吉的关怀爱护,可怜的皇曾孙或许早就死在狱中了。
巫蛊之祸案,因证据不足拖了几年也没法结案。后元二年(公元前87年),汉武帝病重。既迷信又怕死的汉武帝又怀疑是有人在害他。于是一些心术不正的方士们又来捣鬼生事了。他们乘机对汉武帝说:“我们看到长安监狱的上空有天子贵人的象征。”汉武帝听了这些不法方士的鬼话后,就派人带着诏书要进长安的各个监狱去进行搜查,若查不到要找的人,就把关在监狱中的男女老少统统杀光,以此对太子一门斩尽杀绝,免生后患。使臣晚上到了长安监狱要进去搜查,丙吉大义凛然。立即关闭监狱门,不准使者进去搜查,还对使者说:“监狱里面是有一个无辜而又可怜的皇曾孙。无缘无故地杀死普通的人都不应该,何况这个孩子是皇帝的亲曾孙啊!”说完丙吉就坐在监狱门口一直守到天亮,让使者无法进去。天亮了使者只好回去禀报并弹劾丙吉犯了阻挠公务罪。汉武帝听了禀报后,有所醒悟并说:“这大概也是天命吧!”于是下令把监狱里关的死囚一律免去死罪。这些死囚被赦免后对丙吉感恩戴德。丙吉不畏皇帝威严,甘冒风险,保全皇曾孙的美名享誉天下。
丙吉知道把皇曾孙长期放在长安监狱中总不是办法,就想让官府收养这个孩子。他请京兆尹(长安的最高长官)出面来办此事。但是,京兆尹胆小怕事,不敢答应。丙吉左右为难,不知把这个孩子送到何处去养育才好。出于无奈,丙吉只好再冒风险决定亲自来照顾这个孩子了。由于孩子是在狱中长大的,体弱多病,在一次大病痊愈后,丙吉给皇曾孙起名叫“病已”意即病已全好了,再也不会得病了。后来他了解到刘病已外婆家还有人,他就派人把孩子送到外婆家,由他们照顾,使病已顺利长大成人。
不在人前夸功
汉昭帝即位后,大将军霍光辅政。丙吉任大将军长史(高级佐官),因治政有方很受霍光器重,提拔为光禄大夫给事中(皇帝身边的大臣)。汉昭帝二十一岁就死了,无子,帝位虚悬(先立昌邑王刘贺,因淫乱,仅二十七天就被废)。丙吉从朝廷大局出发,向霍光推荐立刘病已为太子,继承皇帝位。他对霍光说:“皇曾孙刘病已寄养在民间,现年已十八、九岁了。通晓经学儒术及治国之道,平日行为谨慎,举止谦和是理想的继承人。”霍光同意他的意见,上书皇太后,立刘病已为皇帝。霍光派丙吉亲自去接回刘病已,即皇帝位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兴之主汉宣帝。
丙吉对刘病已在危难之中有养育呵护的大恩大德。现在刘病已当了皇帝,若是一般人就会把自己对皇帝的功德一天到晚挂在嘴边,并向皇帝伸手要官要权,甚至胡作非为了。但是一心为朝廷的丙吉,一贯为人深厚、在人前从不说起自已过去对皇帝的恩德。汉宣帝根本就不知道丙吉对自己有如此大的恩德,朝中的官员也搞不清楚他对皇帝到底有多大恩德。所以汉宣帝即位后,只给他封了一个“关内侯”的爵位。丙吉依然对过去的事只字不提,毫无怨言地为国事尽心尽力。他这种有功德不自夸,仍能默默无闻尽忠的品德,令人钦佩。地节三年(公元前66年),汉宣帝册立皇太子,派丙吉去担任太子太傅(太子的老师),他忠心耿耿地教育太子,得到宣帝的赏识。不久提升他为御史大夫。在霍氏家族阴谋夺权一事败露后,汉宣帝才亲掌朝政,丙吉任尚书(掌管皇帝的文书奏章),直接辅佐宣帝处理朝政。
丙吉对宣帝从未提起过当年狱中之事。但是,出乎意外的是,掖庭令(负责管理宫女的太监)收到一个名叫则的老宫女的上书,自陈曾经有保护养育皇帝的功劳。汉宣帝下令由掖庭令去询问则宫女。于是,则宫女就说:“此事的详情丙吉都知道。”掖庭令就把则宫女带到丙吉的府中,请丙吉证明此宫女说的功绩是否属实。丙吉还认识这个宫婢,她根本就不是喂养过皇帝的乳母。
丙吉指着宫婢说:“是曾经让你照顾这皇曾孙,但是你不尽心喂养,有时还打他,你还有什么功劳好讲的。只有渭城的胡组,淮阳的郭征卿才是对皇帝有恩的人。”这时丙吉才把这两个乳母在狱中,共同抚养皇曾孙的辛苦,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。这样汉宣帝才恍然大悟,知道丙吉是自己在大难之际的救命恩人。汉宣帝立即召见丙吉,称赞他有如此大的功德,平日却只字不提,真是难得的贤臣。于是下令封丙吉为博阳侯,升任丞相。
临到受封时,丙吉正好病重,不能起床。皇帝就让人把封印纽佩带在丙吉身上,表示封爵。这是宣帝怕丙吉病死,一定要在生前对他加封,以示对他的尊宠。但是,丙吉依然是那样的谦恭礼让,一再辞谢。当他病好后,正式上书辞谢对他的赏赐,谦虚地说:“我不能无功受禄,虚名受赏。”汉宣帝感动地说:“我对你进行封赏,是因为你对朝廷确实立有大功,而不是虚名。可是你却上书辞谢,我要是同意了你的辞谢,就显得我是一个知恩不报的人了。现在天下太平,没有太多的事,你尽管安心养病,少操劳,只要你把身体保养好了,其它一切事你就放心好了。”就这样丙吉才不得不接受封赏,从此,为朝廷更加尽忠尽职。
宽大为政人尽其才
丙吉是从一个小狱吏而逐步提拔到丞相高位的。他一生兢兢业业,始终都在努力学习诗书礼经等儒家经典,深通治国之道。在他担任丞相的五年中,一直崇尚宽大,通事礼让,关怀爱护下属官员,使丞相府官员上下同心为朝廷尽职。丙吉对犯有错误的官员也不是一棍子打死,总是尽量掩过扬善,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。如在他的丞相府中,有一个椽史,犯有错误,不能再任职,丙吉不是粗暴地把他斥退罢官了事,而是让他采取请长假的办法离职,后来也没有再追究案情,使他比较体面的下台了。
有的人对丙吉的作法,不理解,就对丙吉说:“你身为汉丞相,对犯了错误的官员,为什么不加惩治呢?”丙吉回答说、“在朝廷三公(即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)的办事机构里,有人被立案审查,我觉得太丢人现眼了,”(他是从爱护官员出发,不同于包庇犯罪),从此以后对三公府中的官员犯罪不立案审查,这也是为了保护朝廷办事机构的权威所采取的措施。
丙吉不仅对下属官员掩过扬善,而且对身边的仆人也极为宽大,从不因小过而责难他们。这些仆人都被他宽宏大度的精神所感动,平时尽心尽力侍候丞相,急丞相之所急,想丞相之所想,在关键时刻起到了预想不到的作用。丙吉的一个马车夫,嗜酒如命,经常喝得醉熏熏,曾多次行为放荡大发酒疯。丙吉从未责怪他。有一次驾车送丙吉出门,这位马车夫又喝醉了,竟然趴在丞相的马车上呕吐起来了。西曹主吏(主管考察选拔丞相府官员)知道这件事后,就向丞相提出来要惩治和开除这个马车夫。没想到丙吉却说:“他是因为喝醉了酒才犯了错,现在若是把他开除了,以后这个马车夫还有什么地方会要他了。这次也只不过是吐脏了我车上的垫子而已,你宽大一点就算了吧!”于是这个马车夫没有被开除。车夫做梦也没想到丞相这么宽宏大度,所以非常感激,总想着要报答丞相。
正好这个马车夫是边境的人,很熟悉边境的有关情况,尤其懂得边境如遇敌寇入侵时,如何报警及送紧急文书等事项。
有一天这个马车夫外出,看见从边境方向来了一个驿者(传送情报的人),手里拿着赤白囊、带着紧急文告,匆匆忙忙地向宫门走去。马车夫一看这人的打扮就知道,一定是边境上出事了。他马上想到这是丞相管辖的国家大事,应为丞相效力。于是就跟着驿骑来到了皇宫的门卫处,他向驿者打听,边境上到底出了什么事情。当他知道边境上发生了敌寇入侵云中(今内蒙呼和浩特西)、代郡(今河北蔚县)的情报后,急忙回到丞相府,向丙吉报告了这个重要的军情,并且还向丙吉建议说:“据我了解敌寇入侵的边境地区,主要官员都是年老体弱的,他们无法胜任带兵打仗的重任。丞相应该事先物色好合适的边境长官,以免临时措手不及。”
丙吉对马车夫提供的情报非常重视,并采纳了他的建议。于是立即召集东曹(主管任免高级官员),仔细地逐人逐条查阅边境长官的档案和边境其它的材料。傍晚,皇帝果然召见丞相、御史大夫,向他们通报了边境情况,询问他们敌寇所入侵边境的官吏情况。
丙吉因事先早有准备,所以回答得准确而清楚。可是御史大夫事先没有得到敌寇入侵边境的情报,丝毫也没有准备,被汉宣帝问得张口结舌,什么都回答不出来,结果受到皇帝的批评。相反的丙吉却受到了赞扬。当然,丙吉所以能知道敌寇入侵边郡的情报,并事先作好了准备,那就都是这位马车夫的功劳了。为此,丙吉感叹地说:“要能容纳各种人,他们都各有所长。假如不是马车夫先向我报告听到的情报,我怎么能知道呢?又怎么会得到皇帝的嘉勉呢?”通过这件事,丞相府中的官员都认识到,丙吉的宽宏大度不光是个人品德好,而且是为了朝廷。他的大度容人,使各种人都能发挥所长,在关键时刻为丞相建功立业作出了贡献。
不问小事抓根本
丙吉身为汉丞相,日理万机。但是,作为一个贤相,还必须要预测未来,协助皇帝抓根本,从而制定出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大政方针来。丙吉就是一个抓根本而不困于具体琐事的贤相。有一次,丙吉外出,在路上正好遇上因清道(为皇帝外出清除道路,驱赶行人)而发生的群斗。死伤的人横七竖八的躺在路上。丙吉从那儿经过时却不闻不问。同行官员觉得很奇怪,又不敢问他,只得陪同往前走。走到另一个地方看见有人赶着一头牛,这头牛走得气喘吁吁,热得直吐舌头。这时,丙吉却让车子停下来,派侍卫人员问赶牛的人:“你赶这头牛走了几里路了?”
陪同官员觉得丞相莫明其妙,刚才在前面路上死伤了人都不闻不问,这会儿却对一头牛为什么喘气问个不休。于是壮着胆子对丙吉说:“丞相您是不是搞错了,您该问的不问,不该问的却问个没完。”
丙吉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:“百姓相斗而死伤了人,管这种事是长安令、京兆尹等官员的职责,应由他们派人去抓捕、审理。到年终丞相只负责考核他们的政绩是优还是劣。根据考核的结果奏明皇上对他们进行奖赏或惩罚就是了。作为一个当朝丞相,不应该亲自管一些不该自己去管的具体琐事,所以刚才路过群斗的现场,我就不加过问。奇怪的是,现在正是春令时节,天气不应该太热,我怕那头牛没走多少路就喘得那么厉害,是因为太热了。若是春令天就那么热,那是时令失调,不符合节气的征兆。气候反常对农作物和人都可能带来灾害。我身为丞相,是朝廷百官之首,我的职责就是要使国家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。只要是有关这方面的情况,我都要负责争取预先搞清楚,才能做到心中有数。所以,我对牛喘气吐舌的现象就不能不亲自过问了。”
经过丙吉的说明,陪同官员都非常叹服丞相的贤明。在他任丞相期间,各级官员职责分明,上下有序,朝廷大政井井有条。中兴之主汉宣帝在这些良臣的辅佐下,国家一天比一天繁荣富庶,广大百姓安居乐业,社会风气良好,连刑狱案件都很少发生了,史称“昭宣中兴。”
五风三年(公元前55年),丙吉在临终前向皇帝推荐了三个人,他们先后继任丞相,都是非常称职的。所以汉宣帝一再称赞他善于识别人,又善于用人,是个难得的贤能丞相。
[color=#FF0000]名相方略之七:为国出奇谋的陈平[/color]
陈平(?一公元前178年),西汉阳武(今河南原阳东南)人。他足智多谋,锐意进取,屡以奇计辅佐刘邦定天下,汉初被封为曲逆侯。汉文帝时,曾升为右丞相,后改任左丞相。陈平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。
公平分肉与治天下
陈平少时,家中十分贫困,可他又偏偏喜欢读书,尤其喜欢黄帝、老子的学说。陈平的哥哥见陈平喜欢交游,便承担了家中的全部劳动,使陈平有时间出外游学。
一年,正逢社祭,人们推举陈平为社庙里的社宰,主持祭社神,为大家分肉。陈平把肉一块块分得十分均匀。为此,地方上的父老乡亲们纷纷赞扬他说;“陈平这孩子分祭肉,分得真好,太称职了!”陈平却感慨地说:“假使我陈平能有机会治理天下,也能像分肉一样恰当、称职。”
声东击西救刘邦
公元前209年,陈胜在大泽乡起义,并立魏咎为魏王。于是,陈平辞别兄长,前往临济投奔魏王。后来又转入项羽手下做谋土。陈平得不到项羽重视,郁郁不得志。他在鸿门宴上见到了刘邦,认为刘邦将来必成大器。
于是,才华横溢的陈平就处于“身在楚营心在汉”的矛盾之中了。正在这时,刘邦被项羽困在咸阳,等于软禁。刘邦问计于张良,可张良也身陷敌营,一筹莫展。这时,他们想到了陈平,张良决定孤注一掷,暗中去找陈平。
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,相见恨晚。临别,张良直言来访的意图,陈平思考片刻后,说:“要从项羽身边救出刘邦,首先要‘调虎离山’,必须让范增离开项羽几天,不然怎么也不行。”
第二天,陈平设计:请项羽给楚怀王上义帝的尊号,送他到郴州去养老,这样项羽就可以此号召天下了。陈平的话,正中项羽的意。不久,范增上朝见项羽,项羽对范增说:“天无二日,民无二主。”
接着,把陈平的话变成自己的话说了一遍,说是自己想起来的,范增立即附和说:“大王,这事儿还真得解决,宜快不宜迟。而且,这事儿还就得我去。”但范增毕竟也是谋士,临行前向项羽提出三件事,第一件就是不能让刘邦回到汉中,项羽答应后,范增才走。陈平估计范增走远了,就趁着早朝奏上一本说:“刚安定下来,必须节约。现在诸侯们聚集咸阳,每路兵马都不下四万人,军粮的负担极重,若不赶快让诸侯们回国,恐怕老百姓就负担不起了。”
项羽一听,大吃一惊,马上传旨:天下诸侯,路远的给10天期限,路近的给5天期限,在限期内作好回国的准备;唯有刘邦留在咸阳,陪王伴驾。
项羽扣住刘邦,也在陈平的意料之中,陈平趁各路诸侯返国的机会,授意张良,使用声东击西的计策。于是,刘邦依张良之意上表,向项羽请假回故乡沛县省亲。
项羽犹疑不决,张良故意说:“不能叫刘邦回乡取家眷,不然他也许就在沛县称王了。您不如派遣他带着残兵败将回汉中去,再派人去沛县取他的家眷做人质,好教他规规矩矩做人。”
陈平乘机上奏:“陛下既封刘邦为汉王,也已经布告天下,臣民共知,却不让他上任,恐怕不足以取信天下吧。人家也许会说,陛下一登位便说假话,那以后执行法令,也会阳奉阴违了。不如听张良的话,把刘邦的眷属当人质,留在咸阳,遣他回汉中去,这样既可以保全信用,又可以约束刘邦,这不是两全其美吗?”
项羽想了很久,同意了。刘邦心里欢喜无比,回营后立即拔寨起程。陈平出的声东击西的计策救出了刘邦,不仅保住了刘邦的性命,更为刘邦日后东山再起赢得了良机。
投奔明主施展抱负
公元前205年春,因司马卯背楚降汉,项羽迁怒于陈平。陈平不仅遭到了项羽的责备,而且他出的计谋项羽也不再采纳。陈平觉得自己成了受气包,说不定哪一天项羽还会杀他,尤其是他已看清了项羽是个鲁莽武夫,最终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,于是他挂印封金、偷偷地走了。他想起在汉王手下的魏无知是自己的老朋友,不如也去投奔刘邦。
天快黑时,他逃到了黄河边,他请船夫送他过河。陈平上了船,从船舱里又出来了一个船夫。他想这两个人可能是水盗,以为他身上带着珠宝,想图财害命。陈平为人机灵,浑身是计。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,他马上脱了衣服,扔在船上,光着上身来帮船夫划船。船夫看他腰间什么也没有,衣服掉在船上也没有什么声音,知道他身上什么贵重东西都没有,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头。一场凶险,竟被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。
陈平经汉将魏无知推荐,面见刘邦。两人纵论天下大事,十分投机。刘邦破例任陈平为都尉,留在身边做参乘(陪他出行,为他驾驭马车的官员),并命他监护三军将校。这一下引起了将领的不满,纷纷说他品行不端,贪图贿赂(也就是后人有时提起的“昧金”“盗嫂”),认为这种人不能信任重用。
刘邦经不住众人再三诋毁陈平,便也心生疑团,召陈平来质问道:“听说你原来是帮助魏王的,后来离开魏王去帮助楚霸王,现在又来帮助我,这怎么不让别人怀疑你的信义呢?”陈平不紧不慢地回答道:“同样一件有用的东西,在不同的人手里作用就不同了。我侍奉魏王,魏王不能用我,我离开他去帮助楚霸王,霸王也不信任我,所以我才来归附大王。我虽然还是我,但用我的人可不一样了。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,所以才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。我什么也没带,来到这儿,所以什么都没有,才接受了人家的礼物。没有钱,我就生活不了,也就办不了事。如果大王听信谗言,不起用我,那么,我收下的那些礼物还没有动用,我可以全部交出来,请大王给我一条生路,让我辞职回家,老死故乡。”寥寥数语,道明了各方的政治优劣,话中有话。
刘邦的疑虑顿消,对陈平倍增好感,并重重地赏赐一番,提升他为护军中尉,专门监督诸将。从此,陈平一心一意为刘邦“六出奇计”夺取天下,成为西汉安邦定国的著名谋臣。
施反间计除敌手
公元前203年,楚汉战争到了最激烈的时刻。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荣阳城内达一年之久,并被断绝了外援和粮草通道。
刘邦向项羽求和,项羽不许,刘邦十分忧虑。这时,陈平献计,让刘邦从仓库中拨出四万斤黄金,买通楚军的一些将领,让这些人散布谣言说:“在项王的部下里,范亚父和钟离昧的功劳最大,但却不能裂土称王。他们已经和汉王约定好了。共同消灭项羽,分占项羽的国土。”这些话传到霸王的耳朵里,使他起了疑心,果然对钟离昧产生了怀疑,以后有重大的事情也就不再跟钟离昧商量了。他甚至怀疑范增私通汉王,对他很不客气。
为了彻底孤立项羽,陈平还要把范增摘掉。为此不惜设计嫁祸于范增。有一天,项羽派使者到刘邦营中,陈平让侍者准备好十分精致的餐具,端进使者房间。使者刚一进屋,就被请到上座,陈平再三问起范增的起居近况,大赞范增,并附耳低声问:“亚父范增有什么吩咐?”使者不解地问道:“我们是霸王派来的,不是亚父派来的。”陈平一听,故作吃惊地说:“我们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人呢!”便叫几名小卒撤去上等酒席,随后把使者领至另一间简陋客房,改用粗茶淡饭招待。陈平则满脸不高兴,拂袖而去。使者没想到会受此羞辱,大为气愤。
回到楚营后,把情形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项羽,霸王更加确信范增私通汉王了。这时,范增向项羽建议应该加紧攻城,但是项羽却一反常态.拒不听从。过了几天,范增也知道了外面说他私通汉王的谣言,并且感到项羽已不再信任自己了,于是他就对项羽说:“天下大事已基本定了,希望大王自己好好地干。我年岁大了,身体又不好,请大王准我回家养老吧!”
项羽十分薄情,竟然毫无挽留之意,同意了他的请求,还派人护送他回家乡。范增一路走,一路叹气,吃不下,睡不着,伤心不已。他已经75岁了,哪儿受得了这么大的委屈?到彭城的时候,气得背上生了一个毒瘤,就此一病不起,呜呼哀哉了。项羽手下唯一的一个著名谋臣,竟被陈平略施小计就除掉了。
瞒天过海解荥阳之围
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,气死了范增,项羽大怒。公元前203年5月,项羽猛攻荥阳,形势十分危急,陈平就给刘邦献计:“请大王速写一封诈降信给霸王,约他在东门相见。霸王一定会把他的大军布置在东门外,我们再想办法把他在西、北、南各门的卫士引到东门口来,大王就可以从西门冲出去了。”汉王同意了。不一会儿,陈平领着一个貌似汉王的将军来见汉王.说把他化装成汉王的样子出去诈降,吸引敌人把兵力集中围住东门,然后汉王就可以从西门突围了。
次日,天还没亮,汉军便开了东门,陈平差遣二千名妇女,一批一批地从东门出去。南、西、北门的楚兵一听东门外全是美女,便争先恐后地涌向东门。忽然,有人大喊“汉王来了!”大家抬头一看,果然是“汉王”坐在车里,由仪仗队开道:慢慢地走出东门。一直走到楚营近前,霸王才发现坐车出来的不是汉王。真正的汉王则乘着东门一片混乱,已冲出西门,带着陈平、张良、樊哙等人杀开一条血路,已向关中方向逃去了。
计封韩信灭项羽
公元前203年11月,汉军大将韩信在齐地节节胜利,军威大振。而刘邦受伤正屯兵在广武,与楚军相峙,双方处于胶着状态。韩信乘刘邦失利之机,派遣使者来,要求刘邦封他为假王(代理)。刘邦一听,立即勃然大怒,竟当着韩信使者的面破口大骂。“我被困在这里这么久了,天天盼着他到这儿来助我,如今不但不来相助,反而要自立为王!”刚骂到这里,忽然觉得自己在桌案下的脚被人踢了一下,一愣,连忙住口。
原来,陈平、张良二人正坐在汉王身边。二人深知韩信文武全才,又手握重兵,并且远在三齐,刘邦根本没有能力阻止他称王。这件事倘若处置不当,一但激成兵变,韩信在齐自立为王,与楚、汉成三足鼎立之势,汉军便又树一敌,天下大事谁胜谁败就更难以预料了。所以,陈平才在桌案下用脚尖踢了刘邦一下;刘邦也很精明,连忙改口说:“大丈夫既平定诸侯,要做就做个真王,何必要做什么假王!”于是,顺水推舟地封韩信为齐王,稳住这支十分重要的力量,避免了汉军的分裂。多亏陈平踢了刘邦一下,才封韩信为齐王,韩信从此感恩,无论谁再来劝说他,都不忍忘恩背汉,并最终引大军击楚,为刘邦统一天下起了决定性作用。
8月,双方划定“楚河汉界”。9月,陈平以其谋略家的敏锐洞察力,看到项羽已到了穷途末路了,因此对刘邦说:“现在我们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天下,而且各路诸侯也都诚心诚意地来依附我们。相反楚军连年作战,疲惫不堪,粮食也快吃光了,这正是上天要我们灭掉楚国的大好时机。我们必须乘此机会把楚灭掉。假如您不抓紧时机去攻打它,就会像人们所说的‘养虎遗患’啊!” 刘邦采纳了陈平的建议,立即发兵攻打项羽。到公元前202年12月,项羽的军队被围在垓下,汉军采取“十面埋伏”之计,击溃项羽,迫使他退至乌江自刎而亡。陈平设计封韩信为齐王,以借力杀项羽,使刘邦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。至此,结束了将近四年的楚汉战争。
请君入瓮云梦擒韩信
公元前202年2月,刘邦登皇帝位,史称汉高祖。封韩信为楚王。不久就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。刘邦向诸将征询对此事的意见。诸将都说:“赶紧发兵,活埋这个忘恩负义的小子!”高祖自知这些并不是好主意,就没有吭声。
这时,张良已经借口有病而功成身退了,只有陈平依然是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士。刘邦便向陈平请教,陈平开始不肯出主意,直到刘邦再三追问,并说:“我打算派兵前去讨伐他,你看怎么样?”
陈平沉着地反问道:“这次有人上书告发韩信造反的这件事,还有人知道吗?”
刘邦说:“没人知道。”
“那韩信自己知道吗?”
“也不知道。”
陈平低头沉思了一会儿,又问:“陛下的军队比韩信的军队厉害吗?”
刘邦回答:“不见得。”
陈平又问:“陛下手下的战将中,有谁在战场上能敌过韩信?”
刘邦回答:“没有人能敌得过他。”
陈平说:“军队实力不如韩信,将领又不是韩信的对手,现在您反而要出兵去打韩信;一旦引起战争的话。胜负就难以预料了。这样做我真是很为陛下担心啊!”
刘邦一听,十分着急,连忙问有没有什么稳妥的办法。陈平说:“古时,天子常常在全国各地巡行,会见各地的诸侯。南方有一个地方叫云梦泽。陛下装作出游云梦泽,要在陈州会见各路诸侯。陈州在楚地西界,韩信听到天子出游,又到了他的地盘上,他当然会来谒见。当他谒见陛下的时候,您便可以把他抓起来。这样就不用派兵,只需一个武士就足够了。”
刘邦依计行事;韩信果然郊迎在路中央。刘邦便让埋伏下来的武士将韩信捆得结结实实,投入囚车中。后来刘邦把韩信贬为淮阴侯,留居京城,不让他到外地任职,韩信也就不能再有所作为了。陈平的这一计谋,避免了一场战争,消除了再度分裂割据的祸根,维护了新王朝的统一与安定。
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
汉朝新建,忙于安抚国内,无暇顾及塞外。这时,长城北面的匈奴就乘机南下。公元前200年冬,警报雪片似地飞入关中,刘邦统率大军二十余万亲征。刘邦向北行进到平城(今山西大同市东北)时,被匈奴冒顿单于率四十万精锐骑兵包围于白登山(今大同市东面),并且派大兵,分扎在各个重要路口,截住汉兵的后援。高祖登上山头向四面眺望,只见四面八方都有匈奴的骑兵屯驻把守。
当时正值天气严寒,连日雨雪不断。高祖刘邦和将士们都冻得手脚发僵。在被围了3天后,粮食也快吃完了,汉军饥寒交迫,危在旦夕。被围到第7天,陈平忽然又生妙计。他看到冒顿单于对新得的YU氏(单于的王后)十分宠爱,朝夕不离。这次在山下扎营,经常和YU氏一起骑马出出进进,浅笑低语,情深意笃。于是想到冒顿虽能出奇制胜,可也不免被妇人美女所惑,于是就想从YU氏身上打主意。他派遣使臣,乘雾下山。这位YU氏听说有汉军的使者,就悄悄地走到帐蓬外面,屏退了左右,召见汉使。汉使向YU氏献上了许多的金银珠宝,并且说是汉皇帝送给YU氏的,另取出一幅图画,说是汉帝请YU氏转给冒顿单于的。
YU氏毕竟是女流之辈,一见到黄金和珠宝,就目眩心迷,爱不释手,便收下了。再打开图画,只见画上绘着一个绝色的美女,不禁起了妒意,便问:“这幅美人图是干什么用的?”
汉使装出一副虔诚的样子,回答说:“汉帝被单于包围,非常愿意罢兵言和。所以把金银珠宝送给您,再请您代他向单于求情,可又怕单于不答应,就准备把国中的第一美人献给单于。因为美人现在不在军中,所以先把她的画像呈上。”
YU氏微怒地说。“这个用不着,赶快拿回去吧!”
汉使说:“汉帝也觉得把美人献给单于,怕会夺了单于对您的宠爱。可是事出无奈;只好如此。如果您能解得了我们的围,那我们当然不会把美人献给单于了,情愿给您多送点儿金银珠宝。”YU氏说:“请你回去告诉汉帝,尽管放心好了。”
说完,将图画交还给使者后,使者就回去了。
YU氏细想,如果汉帝不能突围,就会把美女献给单于,那时我就要受冷落了。于是,她回到后营,就对单于说:“军中得到消息说,汉朝有几十万大军前来救援,只怕明天就会赶到了。”单于问:“有这样的事?”
YU氏回答说:“汉、匈两主不应该互相逼迫得太厉害,现在汉朝皇帝被困在山上,汉人怎么肯就此罢休?自然会拼命相救的。就算你打败了汉人,夺取了他们的城地,也可能会因水土不服,无法长住。万一灭不了汉帝,等救兵一到,内外夹攻,那样我们就不能共享安乐了。”
说到这里,YU氏泪如雨下,呜咽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。单于一时也不知怎么办才好了,于是问:“那怎么办呢?”
YU氏说:“汉帝被围了7天,军中没有什么慌乱,想必是有神灵在相助,虽有危险但最终会平安无事的。你又何必违背天命,非得将他赶尽杀绝呢?不如放他一条生路,以免以后有什么灾难降临到咱们头上。”单于将信将疑,可是又怕惹YU氏不高兴,便在第二天,传令把围兵撤走了。陈平用这一妙计,使匈奴退兵,刘邦逃出重围,一场大难消于无形之中。
机智释樊哙
公元前195年,高祖刘邦击败叛军英布归来,创伤发作病倒了。刚回到长安,又听说燕王卢涫叛变,就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去讨伐。樊哙走后,有人对高祖说:“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,想等皇上百年之后图谋不轨。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。”高祖对吕后干预朝政,早已不满,现在听说吕后又跟她妹夫樊哙串通一气,立时觉得情况严重了,他决意临阵换将,与陈平计议此事,最后,采用陈平的计谋,以陈平的名义前往樊哙军中传诏,在车中暗载大将周勃,等到了军营里,才宣布立斩樊哙,由周勃夺印代替。
高祖要陈平尽快地把樊哙的头取来,让他检验。陈平、周勃当即动身,在途中边走边细心合计。陈平说:“樊哙是皇帝的老部下,劳苦功高。况且他又是吕后的妹夫,可以说是皇亲国戚,位高爵显。眼下,皇帝正在气头上,万一他后悔了,我们怎么办?再说皇帝病得这么厉害,再加上樊哙是吕后的妹夫,她们姐妹二人必然会在皇帝身旁搬弄是非,到那时难免会归罪于咱们两人。”
周勃一时没有了主张,便问:“难道把樊哙放了?”陈平说:“放是不能放的,咱们不如把他绑上囚车,送到长安,或杀或免,让皇上自己决定。”周勃也认为这是个好主意。到了樊哙的军营前,陈平命人筑起一座高台,作为传旨的地方,另外又派人持节(一种信符)去叫樊哙。樊哙得知只有文官陈平一个人前来,认为只是传达平常的敕令,也没多想,立即一个人骑马赶来接诏。
不料,台后忽然转出武将周勃,当即将樊哙拿下,钉入囚车。周勃又立即赶到中军大帐,代替樊哙,由陈平押解囚车返回长安。当走到半路,陈平忽然听说刘邦病故。他想:现在朝中必然由吕后主持政事,这可糟了。唯一可喜的是,幸亏先前未斩樊哙,还好向吕后交待。可即便如此,也怕夜长梦多,会有人在吕后面前说他的坏话,一定要先赶到长安,把自己的事解释清楚。他立即策马赶往长安,路上遇到使者传诏,让他屯戍荥阳。
于是,他又生一计,跌跌撞撞地跑入宫中,跪倒在汉高祖的灵前,放声大哭,边哭边说:“您让我就地斩决樊哙,我不敢轻易处置大臣,现在已经把樊哙押解回来了。”这明明是说给活人听的,是在向吕后表功。吕后姐妹听说樊哙没死,都松了一口气。看着陈平泪流满面的样子,就宽慰陈平。陈平又趁机请求留在长安,吕后也答应了,还拜他为郎中令,辅助新皇。陈平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灾害。再次保全了自己。
[color=#0000FF][b][size=4]相关文章:
名相方略之一:殚精竭虑的周公+名相方略之二:善用计谋的范蠡+名相方略之三:一生利国利民的孙叔敖[/size][/b][/color]
[url]http://www.paipai.fm/r5884681&keyword=3591%204764%2023293452%2054145027%207373301129633439%202136%2054602511%203591%204764%2023293452%205414%202294%2041385135%2028383617%202136%2023228327%203591%204764%2023293452%205414%204093%2050274190%203291259032913581%202136%20437942691629[/url]
[ 此贴被yunaiyue在2009-04-17 20:37重新编辑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