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化妆术_派派后花园

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
发帖 回复
阅读:3110 回复:9

[人文通史] 古代化妆术

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
myguo

ZxID:265660

等级: 自由撰稿
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   发表于: 2009-03-15 0
古代化妆术
妇女的基本化妆品为眉黛、粉、胭脂和花钿。眉黛是供画眉用的,妇女画眉见于记载始于春秋战国,《楚辞,大招》中有:“粉白黛黑施芳泽只”之句。只是古时女子画眉多拔去真眉,以所画假眉代之。黛的颜色除用黑外,还有绿色,古称翠眉。翠眉起于先秦,兴盛于南北朝。唐代开始流行黑眉,这与杨贵妃的提倡有关,所谓“一旦新妆抛旧样,六宫争画黑烟眉”(《全唐诗》卷474徐凝《宫中曲》)。总之,古时女子画眉崇尚人工美,这与现代妇女崇尚自然美是不同的。古代的粉,最初是用米碾为粉制成,或加之以红色,用以敷面。到夏商周时,才出现了以铅为原料的白粉和以红蓝花、苏木等原料制作的胭脂。胭脂又称燕脂、焉支、燕支。古时把胭脂制成膏汁、粉类,还涂于纸或浸于丝绵,制成胭脂纸和胭脂绵,以便涂颊或用为唇脂。花钿,又称花子、媚子,一般用金箔、纸、鱼骨、蜻蜒翅膀制成各种形状的饰物,将其帖于额间、鬓角、两颊或嘴角。《木兰辞》“对镜贴花黄”中的“花黄”,古诗“眉间翠钿深”中的“翠钿”,均指的是花钿。古时妇女的首饰包括笄、钗、步摇、梳等。此外,还在耳、手、指上分别戴有饰物,分别称珥挡、钏镯、指环,但最初这些饰物的戴法和作用与现在不同。

1、古代妇女面部妆饰步骤

古代妇女的面部妆饰,除粉黛外,还有额黄、花钿、斜红、妆靥及点唇等名目。妆饰过程大致可分为七个步骤: 一敷铅粉 , 二抹胭脂 , 三画黛眉 , 四染额黄(或贴花钿), 五点面靥 , 六描斜红 , 七涂唇脂。

2、额黄

额黄也称“鹅黄”、“鸦黄”,它是一种古老的妆饰。因为以黄色颜料染画在额间 , 故名。

据史籍记载 , 妇女额部涂黄 , 是南北朝以后流行起来的一种风习。这种妆饰的产生 , 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。

从文献记载来看 , 古代妇女额部饰黄 , 有两种作法 , 一种由染画所致 , 一种为粘贴而成。

所谓染画,就是用画笔蘸黄色的染料涂染在额上。具体画法又有两种:一种为平涂法 ,即整个额都全用黄色涂满 ;另一种为半涂法 , 不将额都全部涂满 , 仅涂一半, 或上或下 , 然后以清水过渡,呈晕染之状。

与染画法相比 , 粘贴法则较为简便。这种额黄 , 是一种以黄色材料制成的薄片状饰物 ,用时蘸以胶水粘贴于额。由于可剪成各种花样 , 故又称“花黄”。从某种意义上说 , 它已脱离了额黄的范圈 , 更多地接近于花钿的妆饰。

3、花钿

花钿也是一种额饰。唐代妇女使用花钿较为普遍。

从颜色看 , 花钿的色彩比额黄要丰富得多。额黄一般只用一色;而花钿则有多色 , 它的色彩通常由材料本身所决定 , 如金箔为金色、黑光纸为黑色 , 鱼腮骨为白色等。也有根据图案需要染上各种颜色的。最为精彩的是一种“翠钿”,它是以各种翠鸟羽毛制成的 , 整个饰物呈青绿色 , 清新别致 , 极富谐趣。

粘贴花钿的胶水,主要是呵胶。这种呵胶出产于北方,相传由鱼鳔制成 , 其胶粘性极佳 , 可用来胶合羽箭。妇女用其粘贴花钿时 ,只要对之呵气 , 并蘸少量口液 , 便能溶解黏贴。卸妆时以热水一敷 , 便可掀下。

4、斜红

斜红是妇女面颊上的一种妆饰。 从唐代墓葬里出土的女俑 , 脸都常绘有两道红色的月牙形妆饰 , 这种妆饰色泽浓艳 , 形象古怪 , 有的还被故意描绘成残破状 , 远远看去 , 宛如白净的脸上平添了两道伤疤。这种妆饰 , 遂被称为“斜红”。

从图像看 , 唐代妇女脸上的斜红, 一般都描绘在太阳穴部位 , 工整者形如弦月 , 繁杂者状似伤痕 , 为了造成残破之感 , 有时还特在其下部 , 用胭脂晕染成血迹模样。

5、面靥

面靥则与此不同 , 它是施于面颊酒窝处的一种妆饰 , 也称妆靥。据说妇女脸上注的 , 原并不是为了妆饰 , 而是宫廷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标记。当某一后妃例假来临 , 不能接受帝王“御幸”,而又难于启齿时 , 只要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点 , 女史见之 , 即不列其名。以后这种作法被传到民间 , 逐渐变成为一种妆饰。

面靥的施行方法 , 通常用胭脂点染 , 也有像花钿一样 , 用金箔、翠羽等物粘贴而成。妆靥的具体形状 , 在盛唐以前 , 一般均作成黄豆般的两颗圆点。盛唐以后 , 面靥的范围有所扩大 , 式样也更加丰富: 有的形如钱币 , 称为“钱点”;有的状如杏桃 , 称为“杏靥”。讲究的在原来面靥的周围,还饰以各种花卉,俗称“花靥”。

晚唐五代以后 , 由于经济、政治等方面的原因 , 中国服装形制渐变得拘谨和保守 , 但妇女的妆饰风气却有增无敛。

6、点唇

在古代妇女的面饰中, 还有点唇习俗。 所谓点唇 , 就是以唇脂涂抹在嘴唇上。这种美容术的产生 , 和其它形式的女妆一样 , 也是由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决定的。早在先秦时期 , 中国社会就出现了崇尚妇女嘴唇美的现象。

在唐代 , 口脂除妇女使用外 , 男子也可用之。不过两种口脂名同物异。男子使用的口脂 , 一般不含颜色 , 是一种透明的防裂唇膏。而妇女所用的唇脂 , 主要是为了妆饰 , 因此都含有颜色。由于唇脂的颜色具有较强的覆盖能力 , 所以可用来改变嘴型。嘴唇厚的 , 可改画成薄的 , 嘴形大的 , 可改画成小的 , 这样 , 就产生了点唇的艺术。

随着社会风气的变迁和审美情趣的演变,人们的点唇形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, 各个时期的点唇样式都有一些特点 , 我们从历代仕女画及各个时期的壁画、陶俑上 , 就可以看到这种情况。总的来看 , 中国妇女的点唇样式 , 一般以娇小浓艳为尚,尽管具体形式千变万化 , 但这一基本特征则保持不变。 人们普遍认为 , 最理想、最美观的嘴型 , 应当像樱桃那般娇小 , 那般鲜艳。白居易家伎樊素的口型 , 据说就具备了这些特点,所以有“樱桃樊素口”的称誉。为达到这种要求 , 妇女们在涂抹妆粉时 , 常将原来的嘴唇一并抹上 , 然后再以唇脂重新点画出嘴唇。
伊星邪

ZxID:828104


等级: 家喻户晓
回望,岁月悠悠
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   发表于: 2009-03-15 0
请问……有图么?
我找到了一张,不过貌似不太对
献给楼主吧

楼主留言:

呵呵,好漂亮的图图,多谢啦!!
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: 1 条评分 派派币 +5
天机,打算下辈子才出万里长城么~~o(>_<)o ~~
linda11

ZxID:817038

等级: 脱颖而出
==!俺书荒啊o(╯□╰)o 俺荒~俺很荒~
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   发表于: 2009-03-15 0
呵呵 古代的生活很神秘哦
俺书荒了o(╯□╰)
xxyy04

ZxID:733161

等级: 读书识字
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   发表于: 2009-03-15 0
原来如此```古人真的很聪明,很勤劳啊,真的不怕麻烦
不像现代人,越来越懒了。
ronnie1225

ZxID:4083515

等级: 博览群书
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  发表于: 2009-03-15 0
曾经看过一本《镜子-人类美的历史》,里面说的欧洲最古老的化妆历史,老实说,看了觉得很恐怖……
mylord

ZxID:3331904


等级: 热心会员
倦怠
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  发表于: 2010-06-08 0
对镜梳妆的话,我想到了鬼故事了。。。。。

十二点。。。。。。。
arrival

ZxID:6224533


等级: 热心会员
星分翼轸,地接衡庐
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  发表于: 2010-06-09 0
内个国产动画秦时明月之一舞倾城,有上妆场景哦~
yangminghong

ZxID:4575919

等级: 热心会员
天尽头,何处有香丘
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  发表于: 2011-08-26 0
古人确实很厉害
阿衣袖

ZxID:15194081


等级: 热心会员
你的祝福一半苦的,一半甜的,像我手中冷掉的可可……
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  发表于: 2011-08-27 0
哦……见识到了~~
诶……再怎么装深沉……可我还是我~~
hsm1125

ZxID:1668653

等级: 热心会员
中二病的神经质老少女
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  发表于: 2011-08-27 0
知道了····呵呵··
发帖 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