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||。写 作 素 材。||】————『我来出成语,你来讲典故』(02.25-03.02)_派派后花园

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
发帖 回复
阅读:5125 回复:70

[活动专题] 【||。写 作 素 材。||】————『我来出成语,你来讲典故』(02.25-03.02)

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
wj宝宝

ZxID:11619415


等级: 内阁元老
青春又回来了嘛(*^▽^*)
举报 全看 使用道具 楼主   发表于: 2014-11-17 0
— 本帖被 wj宝宝 执行锁定操作(2015-03-05) —
标题标题


活动前言: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,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,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。

活动要求:请根据楼上出的成语,跟帖说出该成语的出处与典故,

活动格式
  1. ID:
  2. 时间:
  3. 猜楼上:(写出楼上的成语出处及典故)
  4. 请楼下讲:(写出需要楼下猜的有典故的成语)


事例:

楼上成语:背道而驰
接:
ID:wj宝宝
猜楼上:唐·柳宗元《〈杨评事文集〉后序》:“其余各探一隅,相与背驰于道者,其去弥远。”
  典故:战国时代,魏国的臣子季梁,奉命出使到外国,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,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。
  匆忙回国的季梁对魏王说:“我在太行山下,看到一个驾着车子的人,他赶着马想要去北边,说他准备到楚国去。”魏王说:“楚国应该是向南走的,为什么他要往北走呢?”
  季梁回答说:“我也这么跟他说的啊!可是,他认为他的马是匹好马,速度非常快,加上他也带了足够的钱;而且车夫经验丰富,所以他觉得没有什么好担心的。因此,他不听我的劝告,就继续往北走了。”魏王听了之后,哈哈大笑说:“这个人是个疯子。虽然他有很多好的条件,但是他却往反方向走,怎么可能到得了目的地呢?”
  接着季梁就告诉魏王说:“大王说的话一点也没错。但是,像大王现在这样一直攻打附近的国家,这种举动也会让大王离称霸的目标越来越远,这不也是和那个往反方向去走的人一样吗?”
请楼下讲:愚公移山

沙发就接“愚公移山”吧

活动奖励

合格回复奖励30PB,每人每天仅可参加一次,字数不得少于50字
全勤额外奖励100PB
严禁抄袭他人回复内容,一经发现,严惩不怠!

活动时间:02.25-03.02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注意事项
1.禁止大小号,相同IP
2.有问题请PM版主和楼主询问。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




[ 此帖被wj宝宝在2015-02-25 10:14重新编辑 ]

pototo

ZxID:321766


举报 全看 沙发   发表于: 2015-02-25 0
ID:pototo
时间:2.25
猜楼上:(写出楼上的成语出处及典故)
上下其手,比喻暗中勾结,随意玩弄手法,串通作弊。有表示玩弄手法,颠倒是非的意思。
成语典故源自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记载:二十六年,楚侵郑。五月,至于城麇。郑皇颉戍之。出与楚师战,败,穿封戌囚皇颉。公子围与之争之。正于伯州犁。伯州犁曰:“请问于囚。”乃立囚。伯州犁曰:“所争,君子也,其何不知!”上其手,曰:“夫子为王子围,寡君之贵介弟也。”下其手,曰:“此子为穿封戌,方城外之县尹也。谁获子?”囚曰:“ 颉遇王子弱焉。 ”故事说的是: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。楚国出兵侵略郑国。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的实力,弱小的郑国,实在是没有能力抵抗的,结果,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,郑将皇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。战事结束后,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,想冒认俘获皇颉的功劳,说郑皇颉是由他俘获的,于是穿封戌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,彼此都不肯让步,一时没有办法解决。后来,他们便请伯州犁作公证人,判定这是谁的功劳。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,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,最好是问问被俘的皇颉。于是命人带了郑皇颉来,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,接着手伸二指,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,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,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。郑皇颉因被穿封戌俘虏,十分恨他,便指着上手指,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。于是,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。

请楼下讲:金蝉脱壳
[ 此帖被pototo在2015-02-25 17:35重新编辑 ]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: 4 条评分 派派币 +33
发帖 回复